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官方公告 > > 话说赛鸽的横向移植

话说赛鸽的横向移植

时间: 2014-09-06  来源: 中国信鸽竞翔网  访问量:9914  作者:

话说赛鸽的横向移植


      可以肯定的说,我们现代养育信鸽者,是沿着西方国家养育家的路子走下来的。方式就是直接引进,然后进行子代杂交,这种杂交也是引进主体间的杂交,很明显,脱离不了横向移植的痕迹。中国信鸽养育大家李梅龄先生引进后的第二、三年,就获得成功,用洋鸽打败洋鸽,不乏异域信鸽之影响。难能可贵的是,李先生用他的养育理念,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掺杂进了中国信鸽基因,基本上属于由横向移植转为纵向发展,形成了中国的“信鸽国粹”,被后代称为“李种”。不可否认,移植与传统相结合是以我为主的。移植为单一性,永远是移植间的继承,而相结合是多样性的,加进了自我的东西,这里有本质的区别和差异,移植他人,借鉴他人,转为自我,实现自我继承,开创新品种,从而形成一代风范。

 

      上世纪未和本世纪初,中国信鸽市场是大转型时期。那些早期引进洋鸽者所经历的事实就是横向移植。他们抛弃过去的品种匆促移植,并过渡为刚性,令人刮目相看。他们虽然为中国现代信鸽注入了自豪的新质,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弱化了传统品种的血缘品种。喜爱超长赛鸽者由于市场的淡化变得无奈,而短平快赛制的引进使得中国超长距离赛制的市场弱化,急功近利日益暴露出“无根”、“虚浮”和“贫血”。曾经轻松自由地玩鸽变为不再那么轻松。

 

      浏览网络,翻开杂志,获奖者所宣扬的品种到处是移植的痕迹,自我性少得可怜。信鸽市场是发展了,是繁荣了,血脉永远是人家的血脉,传统的东西不多了,抱着死去的某品系永远说其品系,外血与传统便成了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如果永远满足是某品系的继承者,传承者,不求自我,这种追求即使理想高远,这一血脉生命的衰竭是自然而然的,其笔下的作品很是局限性,说词永远是“载”他人之“道”,我行我素,苍生一生鸽经的狂飙席卷只好独抒性灵,强化个人声音,弱化社会责任,进而使其作品成为小摆设。过于功利等于粗糙,空洞化现象将持续蔓延。洞察其精神矮化与人格落差,自然是迂腐和僵化。

 

      民族的是自己的,也是世界的,民族的东西可以肯定地说会浇灌出的绚丽之花别具魅力。抱着死去的某品系欲罢不能只能是在不知不觉中远离了民族传统源头,远离了传统脉络,虽然能赢得几声喝彩,甚至走红一时,但根底不足最终不得不疲软和平庸。确立传统坐标与传统意识,在继承和借鉴中壮大自己,已是迫在眉睫不容迟疑的问题。

 

      鸽界有一位名人,我很敬佩和尊重他,因为他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敢于说自己是高手。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保护好继承是自己的,如果被认可,如果被接受并发扬光大,说大点儿是属于中国的,说得再大点也属于全人类。如果传统的东西被弱化与萎缩,不仅没有忧患意识,反而假洋再假洋,本土的优良不再。简单的仿西洋和复西洋,重复再重复,这种人文精神虽然有其合理性,但哪里有民族精神。有些打着死去的某品系再创新某品系旗号者,诡怪百出、弄异炫奇,丧失民族人格,注定要遭到唾弃。

 

      横向移植变为纵向发展不仅能被广大鸽友接受,也能被历史接受,才具有民族的生命力。改变近期以来“重西洋鸽,轻中国鸽,重外血统,轻自己血统”的倾向。本来是自己培育的新品种,本来是自己的血统,非要说是原品种,非不说是自己的血统鸽,这种修养,这种觉悟,这种精神境界,这种养育艺术功力为何得不到发扬光大呢。我培育我自豪,被接受被认同,这种自豪感和认同感不应当引以自豪吗。

 

      养育者的责任重大。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年代,获得真相并非易事。在宣传信鸽文化的高精深和种养训知识方面,为正视听就需要真正的实践家、理论家和养育者主动传播正确的理念和知识。希望名人们敢说,多说,多写,审慎思考,对目前鸽界的混乱进行反思,通向未来的钥匙只有我们自己来开启,这就是我的思考。


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