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日记空间 > > 胡同深处“盘”鸽子

胡同深处“盘”鸽子

时间: 2020-04-17  来源: 爱鸽之人  访问量:9029  作者: 北京日报刘连良

 


张儒刚 绘




早些年前的北京没有这么多高楼大厦,在胡同里许多人家的屋檐下,经常有鸽子飞进飞出,这便是养鸽子的人家。他们养鸽子纯是为了观赏和玩。而比较讲究点儿的才算得是“盘”鸽子的主儿。何为“盘”。24只鸽子为一拨,两拨拼一块儿叫“一盘”。时间长了,“盘”也成了一个动词。


笔者年少时住在原宣武区牛街糖房胡同,附近有四个养鸽户,都是酷爱鸽子的主儿,每家至少养了一盘。马三哥家过去拴大车有骡子,所以院子宽阔、敞亮,靠北墙用铁管、铁丝网搭了宽大鸽舍。小房子般的鸽舍采光、通风、保温俱佳,里面是多层多格干净干燥的鸽子“寝室”,非常适合鸽子居住。

三哥身材魁梧、嗓音洪亮,说起鸽子如数家珍。鸽子窝一定要搭在宽敞的院庭中,住在狭小的棚户区里是养不了鸽子的,因为它们受不了憋屈,而且最好向阳通风、干净整洁。

空中一阵“嗡嗡嗡嗡”的鸽哨响起,放飞的鸽子大部队返航了。平房顶上立刻响起“咕咕咕咕”鸽子的鸣叫声。养鸽人每天“盘”鸽子,看着成行成列的鸽子在蓝天飞翔,又徐徐降落,岂不是一乐呢?

养鸽子曾经是北京人传统的“四大爱好”之一。它不分贫贱高低,是雅俗共赏的大众爱好,也是和平的象征。至今,重大庆典时仍要放飞万羽和平鸽。梅兰芳先生也曾在其住所养鸽子。梅先生有点儿近视,旦角演员眼神是至关重要的,为了练眼神,梅先生每天放鸽子,久而久之果然见效,舞台上梅先生眼神波光流转,顾盼生辉。

原住东花市下四条东口、与我岳父家邻近的贾四爷爷也是位资深的鸽子迷。新中国成立前,他在清华园浴池当账房先生,上世纪七十年代时我结识了老人。慈眉善目的老人每次在门口遇见我,都热情地邀请我去他家串门。贾家住在一所两进的四合院里,树木葱翠、花草芬芳,院中的大鸽子棚十分漂亮又显眼。据贾四爷爷的孙女说,小时候和姐姐都在东花市二小上学,家里都不用闹钟,每天早晨爷爷都会准时打开鸽子笼放出鸽子,把它们轰上蓝天,听到那悦耳的鸽哨声,自己便会从睡梦中醒来。

四爷爷放飞了成群的鸽子,微仰头翘起颏下的白胡子,开口唱起二黄:“设坛台借东风相助周郎……”老人说,养鸽子能使人心净眼亮,鸽子是有灵性的动物,记忆力好,还很顽强。飞翔的鸽子也有偶遇天敌的时候,“鸽勒虎子”(鹞鹰)专门捕食鸽子,好鸽子会从空中折一溜儿跟头逃出鹰爪。发现“鸽勒虎子”,鸽子的主人会立马“垫”(抛向空中)上一只强壮的头鸽,飞上去引领鸽群安全还巢。

老人说,这“盘”鸽子是人禽互相之间的运动和交流。一定要坚持每天早、晚各放飞一次,鸽子飞上蓝天,看着心里特痛快。老人养的几十只鸽子全都是“斑点子”,学名叫“斑尾林鸽”,飞起来整齐划一非常好看。平时,这小生灵也不难侍弄,喂点儿老玉米粒和高粱米什么的就行,一定要饮上干净水,再就是常洗澡,还要关注它们的健康情况,如果发现有拉稀的、打蔫的,那就是病了,喂点儿土霉素就会见效的……

如今,鸽子逐渐淡出了北京人的生活,当你走在高楼广厦之间偶尔抬头张望时,已经很难见到鸽子的身影、听到悠长的哨音了,不过,养鸽子、“盘”鸽子这些往事,依然是这座古都的美好记忆。


本文为网上转载 若涉及版权问题 请原作者联系本网站 予以删除。

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