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写民族企业家吴百亨(1894-1974)的故事,看是有点牵强,但说来也不。我了解熟悉吴百亨事迹是从80年代在温州拍摄电视剧《吴百亨》时开始的。
当时,我参加过《吴百亨》家人与工人等送吴百亨到温州市西门麻行码头上船去南京,与英国人打那场震惊中外的维护民族品牌——“擒雕”牌炼乳商标官司的一集戏。当时,我是当他家丁的群众演员,与达式常饰演的吴百亨近距离接触。后来,我又在《中华信鸽》杂志上发表《温州一怪——吴百亨》的文章。因此,理所当然成为知情者了。由于这位民族企业家创业、竞争的知名度太高了,在解放后,人们寄给吴百亨的信,不用写××路××号,只要写“温州吴百亨收”就行了,邮局一定会送到。在鸽界,也由于鸽友们都知道吴百亨在鸽界的竞争与“垄断”,称他为“温州一怪”
吴百亨出生在温州市的一个城市贫民家,家住温州市区南门的沙帽河街。他家境困难,只读了3年书,当过放牛娃、西药房学徒。1921年与他人合股开办一家由他任经理的西药房百亨药房。经过几年的锐意经营,药房在温州同行业中享有声誉,业务不断扩大,吴百亨因此积累了一笔资金,先后在温州办起了不少知名企业。
吴百亨很喜爱信鸽,我也从小学时就开始养鸽,因此,又觉得有了一份兴趣爱好的情结。九十年代初,时为温州市信鸽协会常委的我,为挖掘吴百亨与温州信鸽的史料,与当时温州市信鸽协会秘书长、温州第五中学的生物老师陈起,多次商讨采集史料。我首先是记录陈起老师凭记忆回想的点滴吴百亨与信鸽情缘的轶事,再是几次在吴百亨的老宅等处,拜会聊聊天、采访了也是我们鸽友的吴百亨儿子吴蜀先生。
吴蜀近照(百度网)
在他的回忆里得到了一些珍贵的东西。其中最珍贵的是,吴蜀拿出的其父亲的几张照片。我与陈起老师就如何写好“鸽友”吴百亨的文章,我几次与当时中国信鸽协会在上海创刊不久的最权威的媒体平台《中华信鸽》杂志的编委、老前辈顾澄海书信往来(当时没有传真,没有什么电子邮箱,更谈不上微信了)沟通。我和陈起老师终于形成了一篇颇具史料价值“中国信鸽史”珍稀内容的文章,刊发在《中华信鸽》1989年12月号的总刊18期上。
吴百亨的擒雕牌子
可是话要说回来,吴百亨与信鸽之缘,除了我们的信鸽爱好者之外众多的朋友,还真的稀少知道吴百亨还是五六十年代在上海不惜代价“垄断”购买上海当时获得比赛最好成绩的鸽子而名震上海滩的温州鸽友崇拜的鸽界前辈。
吴百亨被上海和温州鸽界美称为“鸽界一怪”。他“怪”在哪里呢?怪在好胜,不服输,不论做企业还是养鸽子。他是位企业家,针对当时倾销国际市场的泊来品“飞鹰牌”炼乳,他就用“白日擒雕”为商标,生产高质量的炼乳。为此他花了巨资从荷兰进口100头种公牛和奶牛,使“擒雕”炼乳畅销国内市场,1929-1930年先后获得中华国货展览会一等奖和西湖博览会特等奖。吴百亨作为一个养鸽家,也非得在鸽界争个名气不可。
作者在《中华信鸽》杂志上的部分文章
作者为写好吴百亨的史料文章和温州信鸽的相关文章,九十年代初与《中华信鸽》杂志编委顾澄海书信往来。图为顾澄海的书信。
他从抗战期间就开始饲养信鸽,起初饲养一些花鸽欣赏。五十年代初,他得知上海信鸽竞翔能力强,而温州当时尚无较好竞翔能力的信鸽,于是下决心要引进一批全国一流的信鸽,使温州信鸽飞出浙江,冲向全国。从那以后,他凡是赴杭州开会或赴上海办事,总是去逛逛上海鸽市,在那里挑选最好的信鸽,并经常以信鸽市场为媒介,广交上海鸽界名流,还深入到上海鸽界名人家中求鸽。他买鸽子与众不同,有着一种“垄断”铭鸽、种鸽的习惯,既买获得名次的奖鸽,又买这些名鸽的父母鸽,而且还要求是原配的父母鸽。
一九五四年,吴百亨在与上海鸽界人士的接触中,第一个结识的是张朝德先生。在张朝德家中,张家兄弟得知他酷爱信鸽,便将他领到鸽棚让他开眼界,让他挑选鸽子。当吴百亨看中张家鸽棚中的那羽威武雄壮的李梅龄培育的“固耐”鸽时,张便把这只鸽送给了他。这只鸽带到温州后,时过两个月便逃回了上海。此事当时曾轰动了温州鸽界。因当时温州信鸽的竞翔路程也还达不到上海。后来,张家兄弟就写信告知吴百亨先生,这只鸽又回到温州吴家。因此,“固耐”鸽成了人们心目中的“英雄”,老少皆知。也因此,人们知道了上海鸽子好,李梅龄先生之大名远扬浙南各地。
一九五六年间,吴百亨又从上海鸽界老前辈李厚仁先生家中引来了上海六个月龄放飞北京归巢并打破世界幼鸽纪录的那雨点雌鸽。同时将“北京”鸽上辈原对父母鸽(父红绛淡鸡黄、母雨点深鸡黄,母鸽也曾逃回上海)也引了进来。
幼鸽出壳1天
幼鸽出壳10天
幼鸽出壳20天
五十年代后期,当他得知上海有一批首次放飞超远程一一兰州归巢的鸽子时,真是梦寐以求。他决心要买下第一到第十名,你说他怪不怪。来到上海后,立即通过上海的鸽友打听“兰州”得第一到第十名的鸽子主人。在鸽友的引导下,他在上海吴淞汪顺兴处不惜代价地引来了‘“兰州”第一名。嗣后,他还从当时上海中国鸽会会长倪亚萍那里引了“兰州第三名”灰壳母鸽。先后从上海引了“兰州第四名、第五、第六、第八第九第十名”,只有王福元和张亮能饲养的兰州第二名,因不愿割爱,虽出重金而未能获得。此外,他还从上海引进了放飞太原、潼关、西宁等地回家的优秀赛鸽,总共引进了近百羽名贵信鸽,对温州信鸽事业的兴旺发达,远翔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量的“铭血”引入后,他的养鸽也从原来一般化饲养渐变成为“规范化”饲养,上百只信鸽均一一建立信鸽血统档案等,做到只只鸽子的血统来龙去脉一清二楚。他在自家的院子里的走廊两边建了一个保姆鸽棚、一个赛鸽棚,在天井里搭了一个落地种鸽棚。
在当时,他时常与温州鸽界老前辈生物教师陈起等磋商发展温州信鸽事业,他自己也时常琢磨着自己引入的铭种鸽的如何发挥。温州鸽界由于他引入众多的铭鸽,信鸽爱好者也随之增加,竞翔运动也积极展开,在市体委的支持与领导下,于一九六二年建立了温州市信鸽协会(系浙江省首家)。一九六三年,温州信鸽(绝大部份系他的鸽种)便首次参加了浙江省第四届运动会的信鸽竞翔活动,并开始在省内出成绩。当时,温州市竞翔杭州的(系温州当时最远程)前十名鸽子,吴百亨获得第1、’第3、第5、第6、第9和第10名。次年的南京竞翔,上年的杭州一名等得南京第二名和第五名。他的一个兰州三名的鸽蛋送给鸽友,飞得南京第一名。当时温州竞翔南京放8只归巢5只,其中3只是他家鸽之种。
吴百亨不仅热爱信鸽,积极引入优良品种,而且还十分热心、支持温州信鸽协会的工作和信鸽竞翔活动。在“文革”前的六十年代里,温州市信鸽协会举办的信鸽竞翔活动经费,均是吴先生解囊资助的,各站的运费、工作人员的差旅费也是他支付的。一九六四年,他还把所有的铭种鸽无偿地赠送给温州市信鸽协会,但由于他是“右派”,因而当时鸽会不敢接受。
由于他热心支持信鸽事业,并为温州信鸽水平的提高作出较大的贡献,鸽友们对他都十分崇敬。有一次,他家“兰州第一名”鸽丢失后,在鸽摊上出卖被鸽友认得,鸽友买了此鸽,送到他家还给他。
温州信鸽竞翔活动频繁地开展和信鸽爱好者的增多,“吴种”也逐渐扩散到福建省的福安、福鼎,浙江的瑞安和温州市区等地。以汪顺兴的“兰州第一名”、“太原第三名”为主体的“吴淞鸽”和倪亚萍的“西翁系兰州第三名”为主干等等铭家良鸽,经过较长时间的改良、杂交,形成了一种体小机灵,早熟快速,适应山区、丘陵地带飞翔,超远程耐力强的“温州鸽(吴种)”的体系。一九七三年,温州首飞济南,其济南名次第三、四、五、六、七名均系“吴种”的二、三代鸽。一九七六年,上届的济南七名(系兰三配潼关十四之孙)之子,飞得了北京至温州的第一名和第二名。
由于“吴种”即温州鸽体系的发展,八十年代温州在参加全省的比赛中先后多次获得山区竞翔(空距500 -1000公里)团体第一名,一九八七年首飞超远程的空距1780公里(内蒙呼和浩特)和南路广州一一温州的成功。2001年8月底,又有一批信鸽送往内蒙在二连浩特空距2000公里比赛。
温州信鸽竞翔的每次成功,信鸽爱好者们便会扯起这些鸽子的祖宗,当年的兰州一名、兰州三名等等铭鸽,联想起这位为温州信鸽事业作出不朽贡献的“温州一怪一一吴百亨”。
吴百亨有着与生俱来的竞争“垄断”意识,不仅仅养鸽子方面,更重要的是体现在他的创造事业上。1933年,做出了至今为人称颂的:以2万银元,收购英瑞公司故意囤积压在仓库里变质企图破坏“白日擒雕牌”炼乳声誉的1000多箱“擒雕”炼乳,当众沉入闽江的信誉的历史壮举。